墨竹图--文同--高清下载

♥名画欣赏

墨竹图--文同--高清下载

♥名画档案

名 称:《墨竹图》
作 者:文同
创作时间:北宋
尺 寸:纵 131.6 厘米,横105.4 厘米
材 料:绢本,墨笔
收 藏: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
♥画家小传

文同(1018~1079 年),字与可,自号石室先生,又号笑笑先生,四川梓州人。北宋皇佑年间中进士,元丰初年任湖州太守,故人称“文湖州”。文同思想倾向守旧,不适应王安石变法,回避党派之争,虽身居官场,却自求田园之乐。文同擅诗文书画,墨竹尤精,传为湖州竹派,影响深远。代表作品有《墨竹图》。

♥名画赏析

墨竹在唐代时即有,吴道子曾画竹,王维也画竹,五代时画家画竹者更多,但后人评论墨竹画家时,无不首先提到文同。文同继承和发展了唐以来画墨竹的传统,在画墨竹上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画家,他画的墨竹很有独创性,米芾说“深墨为面,淡墨为背”的画法始于文同,文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“墨”的作用,创造性地写出竹的性格与神韵,使他的墨竹画超过了传统的墨竹画。 宣和画谱》、郭若虚的《图画见闻志》等都对文同所画墨竹有较高的评价。

文同是一位视“竹如我,我如竹”的画家,爱竹到了痴迷成癖的程度,据说他在洋州时曾在居处遍植竹林,经常以竹为伍,细心观察竹的不同形态,观察竹在晴晦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,画竹前先做到“胸有成竹”。只有通过对竹的仔细观察和对竹的充分理解,执笔时才能不期而然地将胸中之竹纳入毫端,这大概 正是文同所画墨竹出神入化的原因吧。古代文人,尤其是北宋时,把竹进一步人格化了,他们认为竹子更能象征文人的气节,在他们看来,竹既可以言志,更可以寄情,画竹即画人。文同画竹可能也出于这个缘故,一是宣泄情感,二是抒发胸怀的手段。文同借水墨的淋漓酣畅和竹姿的挺拨潇洒,来抒发自己的意兴心绪,“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遗之。故一发于墨竹。”苏轼曾说:“文同画竹,乃是诗不能尽,溢而为书,变而为画。”可见文同的墨竹内涵的丰富。文同的画竹不是信手拈来涂抹的“墨戏”,他笔下的竹子形象往往是比作有高尚情操的君子,也是自我人格的隐喻。后世的文人画家正是从他墨竹画中得到启迪,丰富文人画的意境开掘,促进了梅、兰、竹、菊“四君子”画的发展。

文同的传世作品极少,而这幅《墨竹图》更是一幅稀世珍品。画面全图是倒“S”形构图,只画垂竹一枝的局部,无款,有“静闲口室”、 文同与可”二印,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,收传印记有清嘉庆一玺。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,笔法谨严有致,又现潇洒之态。竹干由屈而劲挺,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。竹枝虬曲,变化中又有弹性,气度不凡具有节奏美。枝头轻轻向上一挑,密叶纷披,折旋向背,向四处奔放扩张,凌空倚势,龙翔凤舞,显示了无穷尽生命的力度。节与节之间虽断离而有连属意。画小枝行笔疾速,柔和而婉顺,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。此图之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,逆顺往来,挥洒自如,或聚或散,疏密有致。

在用墨方面,《墨竹图》竹竿墨色偏淡,竹叶在墨色处理上更觉墨彩缤纷和有丰富的层次:枝叶浓墨,嫩叶新枝施以淡墨,撇叶锋长而不露毫芒,叶尾拖笔布白,纯熟地融合了书法艺术,使画面意韵无穷。综观全图,竿、节、枝、叶,笔笔相应,一气呵成。充分体现了文同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的理解。

高清下载链接:

版权声明:名画网所发布的名画资源,大部分来自网络转载,仅供老师们个人学习和研究,请勿用于商用,并在24小时后删除,本站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,如有侵权请点击留言或发送邮件:mhw68@qq.com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中国名画中国百大名画

清明上河图-张择端-高清下载

2022-12-2 12:25:57

中国名画中国百大名画

四梅花图--杨无咎-高清下载

2022-12-8 17:45:49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