♥名画欣赏
♥名画档案
名 称:《明皇幸蜀图》
作 者:李昭道
创作时间:唐
尺 寸:纵 55.9 厘米,横 81 厘米
材 料:绢本,设色
收 藏: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♥画家小传
李昭道,生卒年不详,字希俊,李思训之子,官至太子中舍。因为其父人称“大李将
军”,所以他也被人称为“小李将军”。李昭道擅长青绿山水,兼擅鸟兽、人物、楼台。画风
巧赡精致,虽“豆人寸马”,也能须眉毕现,与其父同享盛名。
♥名画赏析
唐玄宗改元天宝后,耽于享乐,政治愈加腐败,国政先后由李林甫、杨国忠把持,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。天宝十四年,身兼范阳、平卢、河东三省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,发动兵变。第二年攻入都城长安,安禄山称帝,唐玄宗逃入四川。
李昭道的绘画艺术得自家传,与父亲李思训同样擅画青绿山水。史载,画“海景”是李昭道首创。他的画风工巧繁密,但作品一般用线较细弱,所以唐代理论家认为他“笔力不及思训”,但他能“变父之势,妙又过之”“势”这里作形势、体势解,指画面布局大势),即能变革李思训的构图形式,所以在奇巧方面超过了李思训。
《明皇幸蜀图》并非李昭道的原作,是接近二李风格的唐画宋摹本。此图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时,唐玄宗李隆基丢了首都长安,逃往四川避难,在深山中行旅的情景。古代君王驾临某地,称“幸”。为了表示“幸”,尽管是出逃,却也不能显示出仓惶之意,所以画上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的人物个个衣冠楚楚,似正在“游春”一般。蜀道难,李白的诗作即有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比喻,蜀道路多险峻,山势崎岖,从这幅描绘细腻、刻画生动的青绿山水可窥一二。画面安排了峻险的山岭,盘曲的石径,危架的栈道,云绕的天际。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,向远山栈道行进,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,应为唐明皇,走到桥前,黑马作惊
观察这幅《明皇幸蜀图》,不论从山石配置的左右对称性,或嫔妃、仕女的头饰、鬃马等造型都承袭了中国古代传统样式,这些均可从唐代山水壁画或出土的唐三彩人马俑中发现类似的范例。不过,虽然这幅图的祖本可能出自唐人之手,但经宋人辗转反复临摹,现在看到的这幅《明皇幸蜀图》已渗入了宋人对山水结构的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