♥名画欣赏
♥名画档案
名 称:《西方净土变》
创作时间:唐
尺 寸:纵95厘米,横99厘米
材 料:壁画
收 藏:莫高窟第 220 窟
♥画家小传
无
♥名画赏析
莫高窟壁画到了唐初,出现了场面巨大、结构严谨、配置均匀、丰富多彩的经变壁画。经变就是佛教经典的“变现”(也叫“变相”)。在莫高窟中,经变的题材有多种,如《西方净土变》、 东方药师净土变》、 维摩诘经变》、 弥勒净土变》、 金刚经变》等都是“变现”。每一“变”中含若干“品”,每个“品”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。在这些经变中,以《西方净土变》画得最多,有百壁以上,这与唐时信仰净土宗有密切的关系。西方净土宗强调以极乐的西方净土为归宿。崇尚净土宗的人认为:要想取得前往西方净土的资格,就必须做功德事。所谓“功德”,简单的是口念佛号:南无阿弥陀佛。所以,西方净土变》是根据《阿弥陀佛经》所画的,故又叫作《阿弥陀经变》。
一般的《西方净土变》画面中心是端坐在莲花座上的主尊佛,左右分列着观音、势至菩萨、供养菩萨和力士、护法天王等神界形象;主佛的前方有伎乐天在载歌载舞,上方有众多飞天在上下翱翔;画面中还往往有高大瑰丽的楼阁建筑,下方多是七宝莲花池,池中莲花朵朵,池岸边是菩提树和妙音鸟。据佛经上说,佛国的众生就是从七宝莲花池中化生的。
《西方净土变》画面两侧,往往还画有“十六观”和“未生怨”的连环画式的题材,画面简洁明了,和繁杂富丽的《西方净土变》形成鲜明对比。莫高窟第 220 窟的这幅《西方净土变》创意新颖。画面中间部分是一汪绿波浩淼的七宝池,池中盛开着五色莲花,每一朵莲花均成一个宝座。阿弥陀佛中,结跏趺坐在大莲花上,双手作转法轮印,身上穿着通肩的袈裟,显得庄严慈祥。两侧莲花宝座上坐着观音、大势至菩萨,其他大大小小的菩萨或坐或立,或举手作势,或合掌捧花。这些菩萨大多头束云鬟髻,佩戴着宝冠,披着天衣,璎珞环身,光彩照人。七宝池中有许多童子,有的在嬉戏玩耍,有的在诵经端坐。七宝池的上方有一片碧空,宝盖旋转,彩云缭绕,天花乱坠。七宝池两侧有楼